close

 

為自己活,而不是為父母活!! 

 

回溯生命早期,取悅者也許發現:

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模式是造成自己成為取悅者的主因

如果是這樣,請勇敢切斷記憶的臍帶,告訴自己:

我的生命並不為了要滿足父母的期望或需要而活,

我生來就是要為自己而活;

如果父母不肯定我的生活,我沒有必要感到失望或不快樂,

尊敬(或肯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父母沒有給我肯定,或者沒有給予無條件的愛,

用我期待父母愛我的心態愛自己的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生活,他們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期望或需求而生的。

  

親密關係變數:衝突與氣憤 

在任何人際關係中,因為每個人在意見、偏好、風格或興趣上的差異

因此衝突有時是不可避免的。

藉由取悅或其他方式來避免衝突,並不會讓衝突消失無蹤。

把衝突想成是一頭大象,就正好停在客廳的正中央。

你可以只是跟牠擦身而過,刻意地忽略牠。

你可以不跟牠說話或談論牠,但是大象仍然就是紋風不動地站在那兒。

你心裡很清楚,而大象其實也是了然於胸。

  

避免衝突並不是可以引以為榮的心靈力量,

相反地,它是人際關係中令人擔憂的一種不正常症狀,

會凝結親密關係,阻礙依賴和信任

 

衝突常引發氣憤。

氣憤本身具有重要的生理目的。氣憤是一種情緒的回應,

警告你有不好的事要發生了,你可能會受到傷害。

  

最初氣憤所代表的意涵,是在生存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如果你無法表達憤怒,你心裡就有缺陷,就像一隻羔羊,

被社會上的掠食者以及利用你順從或和善特性的人一口吞噬。 

氣憤本身並不一定危險或糟糕,

讓氣憤不健康的原因,是被表達出來的方式。

 

但是對取悅者而言,比較嚴重的問題,

似乎是如何處理他人的氣憤,而不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氣憤。

 

  

如果在你的關係中,負面情緒的表達都被堵死了,

那麼你付出的代價將是犧牲了和他人真正親密、真誠、可靠的關係。

長期壓抑你的氣憤會嚴重傷害自身健康,

就跟經常把氣憤爆發出來一樣,具有嚴重的傷害性。

 

生氣一定不好嗎?不一定。 

氣憤有程度輕微、嚴重之分。

氣憤和衝突並不像取悅者認為的,一定會破壞關係。

相反地,建設性的衝突對維持健康親密的關係,會有很大的良性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glish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