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幼稚園大學      

龍應台 2008-04-18

 

有一天,一個淚眼汪汪的女學生半路上攔住了我的車子:

“有個同學扭傷了腳踝,你能不能送我們下山搭車回台北?

我攔了三輛路人的車,他們都不肯幫忙!”

好吧!於是淚眼汪汪的女學生扶來了另一個淚眼汪汪的人,

一跛一跛的,進了我的車。

 

下山只有幾分鐘的車程,可是車後兩個人拼命掉眼淚、吸鼻涕。

受傷的哭,因為腳痛,想媽媽;

沒受傷的也哭,因為她不知道如何處理這個情況。

 

事實上,這個驚天動地的“情況”只需要兩通電話:

第一通打給校醫,第二通打給計程車行,如此而已。

我很驚異地看著這兩個女生哭成一團。

她們今年廿歲,正在接受高等的大學教育。

她們獨立處事的能力,還不到五歲。

 

錯在學生嗎?
 

當然不是。

學生是一坯混沌的黏土,在教育者的手中搓揉成型

從小學到大專聯考 這個漫長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暫且不談,

讓我們看看這些“不敢”、“淚眼汪汪”、“沒有意見”

的大學生正在接受什麼樣的高等教育。 

 

廿歲的人表現出五歲的心智,

往往是因為辦教育的人

對學生採取一種“抱著走”的育嬰方式

 

這種喂哺式、育嬰式的大學教育

剛好吻合心理學家 Levy 早在一九四三年給所謂

過度保護Overprotection)所作的詮釋:

第一,給予過多的接觸——“有任何問題,隨時來找我” ;

第二,禁止他獨立自主——“你不許……”;

第三,將他“嬰兒化”——“乖,早睡早起”;

第四,把自己的價值取向加諸其身——“你聽我的……”。

在這種過度呵護的幼稚教育下成長的大學生,

遇事時,除了“淚眼汪汪”之外又能做什麼呢?

 

把我們的大學生當成人看吧!

 

給他們一個機會,不要牽著他的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glish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