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陪伴,從出生開始!!                2010/08/03 天下親子 

 

去年九月,《紐約時報》的康健專欄中,

有一篇名為「和孩子說話——從出生開始」的文章,

受到紐時讀者的注意。

約有超過一星期的時間,都名列最常被網友傳閱的十篇文章之中。

 
該文主要是:有感於現代父母總是忙於講手機、傳簡訊,

而忽略了親子間的溝通,以致嬰幼兒無法從與

父母四目相視、父母臉上的表情、父母說話的語調中,

發展其語言及與人溝通互動的技巧。

鑒於嬰幼兒了解語言的能力比幼兒開始說話的時間要早得多,

作者主張:

父母親應自孩子出生開始,就多對著他們說話,

即使孩子聽不懂,父母和藹的表情、溫柔快樂的語調,

也能帶給孩子信任安全感

 
其實,這並非什麼最新的育兒知識,

我們這一代就是這樣被父母背著、抱著、逗弄著長大的。

只是,現在的父母親真是太忙了,忙完了工作、家事,

又忙著看電視、上網、讀寫電郵,

在公共場所也常看到父母忙著講手機,查、傳簡訊,

對於身邊孩童的哭鬧卻無暇聞問。

現代科技縮短了遠距溝通,

但近在咫尺的親人,反而愈來愈疏離

難怪作者要撰文呼籲父母親隨時把握機會,專心和嬰幼兒說話

 
面對面的說話、一對一的互動,是嬰幼兒學習語言與人際溝通的基礎

嬰兒在出生後的早期學習及生活體驗,

對其長大後社會能力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嬰幼兒在與父母的互動中,漸漸學習到因果關係人際溝通的技巧,

知道自己笑的時候,父母也會以笑臉相迎;

伸出雙手,父母就會以擁抱回應。

父母則可從孩子的一顰一笑及肢體動作中,了解孩子的情緒與需求。

這些看似自然平常的事,對嬰幼兒都是重要的學習,

也是建立緊密親子關係的關鍵

 

紐時專欄作者建議:父母在做動作的同時,多與孩子說話

例如: 替幼兒穿衣襪時說:「我們現在要穿衣服、穿襪子。」

走在路上可以教導孩子「這是汽車、這是紅花」。

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並不表示他們沒有學習的能力。

父母應該隨時把握機會,提供豐富的感官刺激

建立彼此的信賴感親密關係

 
許多父母深信:親職教育是需要經過教導學習的技能,

反而忽略了最原始、有效的方法。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

父母適當的參與、陪伴、鼓勵、了解和關注

尤其對嬰幼兒,只要肯花時間陪伴互動、專心的注視孩子雙眼、

含笑的與孩子碰碰頭、溫柔的說幾句話;

當孩子開始說話時,專心、耐心的聆聽,

適時的給予鼓勵讚賞的眼神及回應,

對親子關係、孩子語言及社會適應力的發展都有助益。

 

父母與其花費時間與金錢上親子課、參加親子活動,

倒不如關閉手機、電腦、電視,

在愉悅的環境中,專心的與孩子溝通互動,

千萬不要讓孩子寂寞的長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glish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